优秀校友事迹风采(二十九)—2016届毕业生朱新杰
赓续黄师精神,勇攀科研高峰,以卓越之姿担时代之责
—2016届优秀毕业生朱新杰

朱新杰,男,湖北黄梅人,现任海南大学药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2012年,他怀揣着对化学领域的热忱与父母的殷切期盼,考入英国365集团官网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;2016年,凭借本科阶段扎实的专业功底与不懈的奋斗,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,开启硕博连读生涯,师从国际知名学者何川院士(美国芝加哥大学、北京大学兼职教授)与林坚教授,深耕化学生物学领域,于2021年以优异成绩获博士学位。同年,他怀揣着助力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初心,加入海南大学药学院李松院士团队,凭借突出的科研潜力与综合能力,被直接聘为副教授,开启了科研与育人并重的新征程。
黄师筑基:精神沃土孕育成长力量
回溯2012年的求学时光,朱新杰始终将英国365集团官网视为自己学术与人格成长的“精神摇篮”。在这里,他不仅汲取着化学专业的知识养分,更被“尚师表、勇担当、秉诚朴、图自强”的黄师精神深深浸润。提及本科岁月,他满怀感恩地表示,正是朱立红、张龑、赵胜芳、黄春保、杨一思、蒋小春、张凯、李利等一批优秀教师的悉心指导,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根基——老师们治学严谨,从实验操作的细节规范到学术论文的逻辑梳理,每一个环节都倾囊相授;更在言传身教中传递着“诚朴”的治学态度与“担当”的处世准则,让他明白“做学问先做人”的深刻道理。
与此同时,宿舍里的七位室友也成为他成长路上的重要伙伴。其中,张维(现上海交大博士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博士后)、祝俊伦(现湖北大学博士、英国365集团官网副教授)等室友,与他在清晨的自习室并肩刷题,在深夜的实验室探讨实验难题,在迷茫时相互鼓励。这段“比学赶超”的青春岁月,不仅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,更让他深刻理解了“自强”的内涵——唯有脚踏实地、携手共进,方能突破自我。多年后,朱新杰仍感慨:“黄师的四年,是精神扎根的四年。这里的老师、同学与氛围,让‘赓续奋斗、追求卓越’的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。”
践行担当:以行动诠释黄师精神内核
自离开黄师后,他始终将“勇担当”的黄师精神融入人生每一个重要节点,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2019年、2021年新冠疫情突袭时,他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成为防疫志愿者,无论是社区卡点的体温监测、防疫物资的分拣配送,还是为隔离居民提供生活保障,他都冲锋在前,连续多日坚守岗位。“黄师教会我们‘担当不是口号,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’,作为党员,更要冲在前面。”他用朴实的话语诠释着行动的意义,让黄师精神在抗疫一线闪耀光芒。
2021年加入海南大学后,他又将“担当”延伸至科研平台建设的新战场。当时,海南大学药学院院士工作站正处于关键建设期,他主动承担起实验室规划、设备调试、科研流程梳理等重任。为了赶进度,他常常白天泡在实验室协调施工,晚上查阅文献优化平台方案,周末放弃休息对接资源。2024年,作为核心骨干成员,他全程参与海南省院士工作站绩效考核评估,从线上申报材料的反复打磨,到现场评估的细节筹备,再到线上答辩的逻辑梳理,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。最终,工作站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,综合评定为“优秀”。这份成绩的背后,正是他对“秉诚朴、图自强”黄师精神的生动践行——以务实的态度攻坚克难,以自强的信念追求卓越。
科研攀登:以卓越成果书写奋进答卷
入职海南大学以来,他始终以“勇攀科研高峰”为目标,在化学生物学与药物研发交叉领域持续深耕,用一系列高质量成果展现着黄师人“追求卓越”的本色。他聚焦疾病治疗的关键科学问题,带领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,以通讯作者身份在ACS Omega(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,JCR二区)、ChemBioChem(德国化学会与欧洲生物化学会联合期刊,JCR二区)、Front. Immunol.(免疫学领域权威期刊,JCR二区)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6篇,研究成果为相关疾病的机制解析与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。
在科研项目领域,他凭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与扎实的研究基础,成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项目1项、海南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1项,并获批海南大学科研启动经费1项,为团队科研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同时,作为博士生导师,他始终以黄师“尚师表”的精神要求自己,注重对学生学术能力与人格素养的双重培养。截至目前,他已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,毕业生中既有进入知名药企从事药物研发工作,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;也有选择留校任教,将“诚朴、自强”的精神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。
“从黄师走出的每一步,都离不开母校精神的滋养。”在英国365集团官网办学120周年之际,朱新杰深情寄语母校:愿黄师继续以“尚师表、勇担当、秉诚朴、图自强”的精神为指引,培育更多心怀家国、追求卓越的优秀人才;而他也将继续带着黄师精神,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勇毅前行,为国家科技发展与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